《李耳道德经补正》读后感


儒释道,得“道”。

眼界,观察,领悟。判。顺应规律。

研究李耳的道德经,首先搞清他在什么时代发表的?他为什么要发表?他发表的对象是什么人?他最初的原文是什么?

本书编者美籍自然科学家,列了原文五千言的三种文献,认为老子:

一、哲学上,提出了“一物两向转变律”。

        “万物负阴而抱阳”。先天“趋负”,“趋正”是非自发性的。

        正强时,负亦强。战胜负力,才能前进。如“逆水行舟”。

        负强时,是最困难时,也是趋正最强时,转机之时。

       清对贪污,静对浮躁。

      人类有创造性,故不像阴阳图那样圆周运动,而是进三退二辗转前进。

      自胜者强也,强行者志也。

      屋中无物(有空间)时,才有用。 

      气(能)


二、政见上,“清静寡欲不妄为”。

      “烹小鲜”,不折腾。      

      暴君乱杀人,故国人不怕死的反抗性格。

      知足,适可而止。禍莫大於不知足。

咎莫大於欲得。

      难得之货可使人行为不规。 不貴難得之貨。

      聖人之道,爲而不争。

      海纳百川因其低。谦虚。

      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不逞强,更不要轻敌。

      婴儿啼却不哑,元气调和,延寿。

      圖難於其易。爲大於其細。

《道德经》活泼有趣,文字游戏。 思想解放,对昏王们易知却非易行,论文一出,老子即隐世。

先引论:格言、俗语;再逐步深入;最后以其主旨作为结论。

毛泽东推翻了2500年的立嫡不立贤的家天下制。民主的法治是保障大多数人民的权利。

泰然,不压制。

本书铅印通行字,线装无订。

最后修改: 2020年10月6日 星期二 13:52